close

台灣麵包授到日本的影響,基本上都比較偏向高油高糖,這種變包在歐洲被稱為點心而非麵包,想要學習歐包,大部分只能買書回來自己摸索。即使能夠照表操課,有很多問題都想不透,例如:歐包發酵時間動不動就十幾小時,麵粉中的養份能支撐酵母活動那麼久嗎? 到底什麼情況下會把麵糰打到斷筋? 所謂的擴展階段,完成階段到底要怎麼判斷?  

7/1跟朋友跑到台中義大利披薩烘焙教學(鴻碩有限公司)學巧巴達跟南義pizza(俗稱的:拿波里)。除了麵包製作技術的學習,我覺得更多的是觀念的顛覆。原來自己太狹隘化了歐包,歐洲各國所生產食用的歐包都不相同,學問實在太大了。

鴻碩其實是在推廣義大利產的三種麵粉,授課的張先生很大方的請我們試吃了佛卡夏麵包,義大利麵包,用多穀物粉做成的pizza,還有義大利傳統披薩跟拿波里披薩(其實是同一個麵糰因不同烤溫所造成的口感差異度,傳統批薩用350度烤出來吃起來比較脆,拿波里用450度烤出來吃起來Q),及拖鞋麵包。

披薩抹上--義式番茄醬(番茄醬+羅勒+橄欖油+鹽),灑上馬札洛拉起司,口中有一般麵包吃不到的麥香,視覺簡單但嘗起就是不簡單。

P_20170701_122025.jpg 

圖一:麵糰很薄,就像一塊很輕柔的布,掛在手上還冰冰涼涼的,很舒服。 

P_20170701_124028.jpg

圖二: 拿波里披薩

 

佛卡夏: 鋪上四種起司(mozzarella, blue cheese,cheddar,Paemesan)的佛卡夏跟鋪上油漬過的蔬菜的佛卡夏又是兩種不同風味的麵包;

P_20170701_125500.jpg  P_20170701_130416.jpg

圖三/四: 佛卡夏

P_20170701_143307.jpg   P_20170701_143237.jpg

圖五/六:扁扁的巧巴達麵糰在烤箱中會迅速膨脹。(巧巴達,台灣稱:拖鞋麵包)

   P_20170701_135431.jpg 

圖七:烤好的巧巴達圓滾滾的,很可愛。

 P_20170701_140657.jpg

 圖八:切開後孔洞很均勻,孔洞大的,是我們這些手不靈巧的,破壞了孔洞所致。

   P_20170701_135528.jpg 

圖九:沾上陳年酒醋+橄欖油的美味巧巴達。

有一款義大利麵包真的讓我很驚艷,烤熱後切開,沾些巴薩米可酒醋+橄欖油,外皮口感酥酥的,內部不會像平常的麵包那樣那麼Q,但柔柔軟軟的,非常好吃。(看來,又要跑一次台中把佛卡夏跟義大利麵包在學齊全)。P_20170701_112429.jpg 圖十:沒有很華麗的外表,但是讓我印象最深的麵包。

更威的是,他們有一款酵母已經存活上百年(感覺就很厲害吧),義大利人運用技術把這種酵母做成粉狀,加在麵糰里一起發酵可增加麵糰的風味;另一種啤酒酵母,他的生命力比現在一般台灣市售酵母還要強,澎發性更好,真的~~真的~~~好想買回家親自操做看看。(給他們公司留言購買意願,可惜他們業務遲遲不跟我連繫)   更可惜的是,礙於台灣法令,義大利麵粉只能賣給公司行號(可能要追溯商品的流向)。

P_20170701_102218.jpg 

圖十一: 店裡在推廣的三種麵粉。

 P_20170701_131954.jpg

圖十二:澎發性很強的啤酒酵母粉。(沒記錯的話用量為一般酵母量的3/4量就可以了)

這一堂課其實就是對於歐包認知的交流,感謝張先生無私分享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book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